发展“风光储氢”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进入今年工作任务|解码政府工作报告

21能闻曹恩惠,费心懿,林典驰 2024-03-05 16:57

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领域的看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全国代表、委员以及行业人士,进行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费心懿、林典驰 上海、深圳报道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的内容不少。

例如,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等亦进入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中。

回顾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政府工作报告还对过去一年新能源产品在外贸领域发挥的作用予以肯定,指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领域的看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行业人士,进行解读。

时隔数年报告再提氢能

2019年,氢能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氢能产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加氢站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数量不断扩大。根据香橙会氢能数据库,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407座,较2019年增长421.79%;氢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为5791辆,是2019年2.12倍。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氢能在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以“加氢”字眼存在。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及“氢能”——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这是“氢能”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完整体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视作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及氢能,各级地方政府之前也有出台相应规划。但实际上氢能在实际的应用规模较小。氢能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性和安全性,这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不可否认的是,氢能产业作为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自2023年以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和创新。然而,在氢气管理、行业标准、资金支持以及应用场景层面,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的确面临部分问题。这使得氢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

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经济性方面,需要解决氢的源头从何而来。“制氢本身是个高耗能行为,特别是通过电解水制氢。因此,我建议制氢要结合风光发电基地。大西北有很多大型的风光发电基地,电价经济实惠,结合制氢储存和运输,最终在终端应用,既解决了经济性问题,又有助于扩大规模。”

有关氢能产业的发展成为今年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指出,全球深度脱碳离不开氢能,氢能未来发展的趋势十分清晰,今年隆基绿能则会加大对氢能业务的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则呼吁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他建议,要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在已有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基础上,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加快推进第三批示范城市群申报及审批相关工作。“尤其在拥有资源禀赋、运营场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基础的区域应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以奖代补’落地,从而进一步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的进程。”

发展新型储能十分关键

自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来,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提升。

过去一年,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成绩斐然,非化石能源正在加快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能源。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不过,风光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是其大规模、高比例并网的最大障碍,而储能具备削峰填谷的功能,被认为是促进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良药。

“储能作为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处于高速发展,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李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做好储能资源规划布局,统筹好各类调节资源协同发展,符合我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支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总体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新型储能。新型储能,指的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机械储能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集团董事长宋海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为满足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迫切需求,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仍需保持快速增长。“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调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从加强统一规划、优化调度运行机制等五方面推动其健康发展。”

林伯强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十分关键,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高企。“由于新能源的不稳定性,目前主要是由火力发电发挥调节作用。因此,降低储能的成本,更好发挥在新能源当中的调节作用,是发展新型储能的关键。”

强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

“细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国家对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以及培育氢能产业等方面给出具体措施,释放出多重利好,为我们干事创业提振信心,也提供了根本遵循。”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聚焦的始终是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攸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光伏产业的发展,正是中国民营经济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激活中国经济活力的缩影。”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在世界占主导地位,成为领跑全球的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

具体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纳入2024年工作任务。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咨询专家吕锦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主力。由于特高压线路建设有不同的周期,2022年开始布局建设的风光大基地项目存在输送通道建设滞后的问题,“内蒙古、新疆等地尝试一部分当地消纳,或光伏制氢配套的方案,但也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国家能源局在去年8月回复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177号提案时曾提到,将结合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规划建设时序、全国电力流优化发展布局、受端电力市场空间、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因素,持续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

此外,针对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吕锦标则认为,由于成本的下降,中国三类以上光照资源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在加速,这给基于传统能源的电网带来挑战,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各地应该奔着分布式项目应装尽装的目标,加速完善区域智能电网,为分布式能源开发摘红区,亮绿灯。”

(作者:曹恩惠,费心懿,林典驰 编辑:骆一帆)

曹恩惠向TA提问

产经版记者

关注能源、制造、文旅酒店、消费。邮箱caoeh@21jingji.com

费心懿向TA提问

21产经版记者

关注新能源产业,物流快递产业。联系方式:18917676522